
一、特点
1.镀层光泽、柔软、耐酸碱不易变色。
2.镀液稳定,操作方便,后处理容易,并可适当调节软硬度。
3.镀层高低电流区颜色均一。
4.可作为高级仿古工艺的电镀。
二、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
镀液组成及参数 | 范围 | 标准值 |
焦磷酸钾 | 220~280g/L | 250g/L |
氯化镍 | 45~55g/L | 50g/L |
氯化亚锡 | 10~15g/L | 12g/L |
络合剂 | 40~60g/L | 50g/L |
ML-308发黑剂 | 30~50ml/L | 40ml/L |
温度 | 常温~50℃ | 45℃ |
阴极电流密度 | 0.1~0.5 A/d㎡ | |
挂镀电压 | 2~2.5 V | |
滚镀电压 | 5~7 V | |
PH值 | 8.4~9.2 | 8.8 |
阳极 | 镍板(镀层硬)碳素板(镀层软) | |
时间 | 挂镀1~2分钟,滚镀3~5分钟 |
三、镀液配制
1、往洗净的镀槽内加入1/2体积的水,加入计量的焦磷酸钾,并搅拌溶解。
2、加入计量的氯化亚锡,搅拌至完全溶解。
3、在另一容器内将计量的络合剂和氯化镍溶解,再加入已溶解好的焦磷酸钾溶液内。
4、加入计量的ML-308,加水至所需体积即可试镀。
四、各成分的主要用途
焦磷酸钾:为镀液的导电盐,含量过低时镀层容易长生条纹;含量过高时镀层会发雾。
氯化镍:提供镍离子,含量过低镀层黑度不够,发灰;含量过高镀层易泛彩。
氯化亚锡:提供锡离子,含量过低镀层颜色不均匀;含量过高镀层不黑。
络合剂:主要作用是使镍与锡共沉积,含量过高与过低均得不到理想的镀层。
ML-318发黑剂:能产生黑亮的镀层,含量过低时黑度不够,含量过高会使镀层发雾。
五、故障与排除
故障现象 | 产生原因 | 排除方法 |
镀层粗糙、发灰 | 1、PH值过高(PH=10) 2、电压过高 | 1、用盐酸调整PH值至正常 2、降低电压 |
黑色条纹 | 1、PH值=6.5 2、焦磷酸钾过低 | 1、用氨水调PH值至正常 2、添加焦磷酸钾 |
起彩 | 氯化镍含量过高或锡盐不够 | 添加氯化亚锡 |
易变色 | 氯化镍不够 | 添加氯化镍 |
镀层呈咖啡色 | 1、氯化镍含量过低 2、发黑剂含量过低 | 1、添加氯化镍 2、添加发黑剂 |
“注意”添加氯化镍时,要以适量的络合剂与之共溶。